如何提高藍田白皮松移植后的成活率?
來源:藍田白皮松 | 更新時間:2018/6/26 12:00:51目前,全國各大城市對城市綠化建設的投資大大增加,使得白皮松的需求量與日俱增,但往往白皮松移植后成活率不太理想,這也造成了:年年補、年年缺的局面。如何提高白皮松移植后的成活率就顯得尤為重要。為了提高藍田白皮松移植后的成活率,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移植時間。陜西白皮松的小編查閱資料發現:*適宜白皮松移植的時間是早春,其次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。
一、白皮松選苗
白皮松苗木質量關系重大,要注意選擇枝條健壯、芽體飽滿,無病蟲害、形態優美的苗木。另外,因用于補植,白皮松苗木規格應與周邊苗木的規格相統一協調,補植的喬木,特別是行道樹,分枝節的高度要統一,樹形盡量豐滿。
二、白皮松起挖
白皮松苗木起挖前一周澆一次透水,讓其補足水分,以避免起苗后過早脫水。起挖苗木一般要帶土球。土球直徑一般應按胸徑的8至10倍計算,落葉樹種也可用露根苗,根系長度也為胸徑的8至10倍。起挖時沿規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。挖掘過程中,遇粗根時用手鋸鋸斷,以免根部劈裂,盡量不傷根皮和須根,保留原土。修剪在喬木栽植前,要對樹冠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,以減少樹木水分的蒸發,保持樹體水分上下供需平衡。修剪量依不同樹種及景觀要求有所不同。對于較大的落葉喬木,尤其是生長勢較強、容易抽出新枝的樹枝,可進行強剪,樹冠可減少至一半以上。具有明顯主干的高大落葉喬木,應保持原有樹形,適當疏枝,所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,可剪去枝條的l/5至l/3。無明顯主干、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,干徑10厘米以上者,可疏枝保持原樹形;干徑為5厘米至10厘米的,可選留主干上的幾個側枝,保持原有樹形來進行短截。枝條茂密的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,枝葉集中生長在樹干頂部的苗木,可不修剪枝條,只燎葉。常綠針葉樹,不宜多修剪,只剪除病蟲枝、枯死枝、生長衰弱枝、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。珍貴樹種的樹冠,宜盡量保留少剪。樹木修剪造成的傷口,應涂以保護劑,如油漆、凡士林等。
三、白皮松栽植
“三埋兩踩一提苗”是林業技術部門提倡的一種科學的樹木栽植方法。這種栽植方法包括三次埋土、兩次踩實以及一次將苗木向上提起的過程。具體栽植技術要點如下:開挖樹坑時將表土(淺層土)放成一堆,將心土(深層土)另外放成一堆,不要將表土和心土混放,為以后的栽植做好填土準備。樹坑挖好后,第一步不是先放樹苗,而是先將基肥放在樹坑的*下層,然后將表土碾碎,平整、均勻地放在肥料上,這樣樹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觸肥料,碾碎的表土又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長、擴展舒張的良好條件,這是第一“埋”,埋的是肥料和表土。接著放入樹苗。樹苗放入后進行第二埋,就是培入心土,在培土到一半時,暫停培土,將樹苗稍微向上提一下,這叫“一提苗”,目的是防止樹苗窩根,影響成活和生長。提苗后,不要立即埋土,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,目的是使樹苗的根須和土壤緊密接觸,盡快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,以便扎根生長。有利于樹木的成活和生長。接著進行第三埋,就是將剩下的心土埋入,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,進行第二次踩實,目的是使樹苗樹干挺直,也使樹苗與土壤緊密結合,以防被風吹斜。
另外,白皮松苗木種植要注意按原向進行種植,才能使植株更好地適應環境條件,提高成活率。對于原帶土球不完整的苗木,根群已有不同程度的脫水,需用蘸根漿(2%的磷酸二氫鉀、2%白砂糖、1%維生素B12針劑、95%黃泥漿)浸蘸苗根進行處理。根系不完整、損傷較大的樹木,以及珍貴樹木,栽植時根部應噴生根激素。養護樹木栽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,筑成高10厘米至15厘米的灌水土堰,堰應筑實不得漏水。栽植胸徑5厘米以上樹木時,植后應立支架固定,以防冠動根搖,影響根系恢復。以三角樁或井字樁的固定作用為好,且有優良的裝飾效果,在人流量較大的市區綠地中多用。
白皮松苗木應在栽植當日澆透第一遍水,以后應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,一般澆水不少于三遍。補植白皮松苗木處在緩苗期,在以后兩年時間內應重點養護,特別是不能缺水,應定期進行檢查和補水。
在4米白皮松的栽種或移植全過程中,下列幾個原因很有可能會造成4米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。因而,在白皮松的栽種或移植全過程中,務必引起重視,杜絕和嚴禁下列六種情況,以提升藍田白皮松的成活率
【更多詳情】